- 鷹飛國際 >
-
走進美國 >
-
美國文化 >
- 當前位置
有關美利堅的另類稱號-山姆大叔
2018/11/27 來源:http://www.ylhjt.com.cn 編輯:Administrator
“山姆大叔”是美國的綽號,它同自由女神一樣,為世人所熟知。
美國的報刊雜志、文學作品和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山姆大叔”的名字及其生動的形象。在不同畫家的筆下,“山姆大叔”神態各異,有的兇狠可憎,有的和藹可親。但最常見的形象還是高高的個子、瘦削的面龐,頭戴飾星高頂帽,身穿燕尾服和條紋褲,雖白發蒼髯,卻精神矍鑠,一派威儀。這一形象深受美國人民的喜愛。
“山姆大叔”這一綽號產生于1812年美英戰爭時期。紐約州的洛伊城有一位肉類包裝商,名叫塞繆爾·威爾遜。他誠實能干,富于創業精神,在當地很有威信,人們親切地叫他“山姆大叔”。戰爭期間,他擔任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的軍需檢驗員,負責在供應軍隊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1812年1月,紐約州長帶領一些人前往其加工廠參觀,看到牛肉桶上都蓋有E.A.—U.S.的標記,便問是何意思。工人回答,E.A.是一個軍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國的縮寫。湊巧的是,“山姆大叔”的縮寫也是U.S.,所以一個工人開玩笑地說,U.S.就是“山姆大叔”(Uncle Sam)。這件趣事傳開后,“山姆大叔”名聲大振。人們把那些軍需食品都稱為“山姆大叔”送來的食物。美國人還把“山姆大叔”誠實可靠、吃苦耐勞以及愛國主義的精神視為自己民族的驕傲和共有的品質。從此這個綽號便不脛而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出現過“山姆大叔”號召美國青年當兵的宣傳畫,流傳很廣。1961年,美國國會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民族象征。
美國人的性格
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性格,人們常常談及英國人的矜持、法國人的浪漫、日本女子的柔順等等,同樣,美國人的性格也有其明顯特點。
凡同美國入有過接觸的,大抵都會認為美國人待入熱情、開朗大方、易于接近。當你初次結交一位美國人,他會對你侃侃而談,甚至滔滔不絕,使你毫無拘束之感;當你走在街上,對陌生人無意.多看了幾眼,他也許會向你微笑著點頭致意,或者招呼一聲“哈羅”;如果你的車子在路上拋了錨,會有熱心人過來幫你修理;如果你在大街上迷了路,也會有人熱心地為你指點。旅游勝地夏威夷島上的居民尤以好客著稱。貴客一踏上夏威夷島,就會有美麗的夏威夷姑娘為他獻上花環。這種花環系用新采摘的蘭花扎成,幽香馥郁。夏威夷州又被稱為“阿洛哈州”,“阿洛哈”一詞有“您好”、“歡迎”、“再見”等多層意思,在夏威夷群島上,“阿洛哈”之聲處處可聞。夏威夷人正是用芬芳的花環和親切的“阿洛哈”呼聲來歡迎千千萬萬的客人。
許多游客看到美國人做事的快節奏感到困惑不解。初到美國的人,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美國人個個都匆匆忙忙。城市里的人似乎總是趕著到什么地方去,即使被阻片刻,就變得很不耐煩。起初,你也許以為這是對你的不友好表示。公共汽車司機催促你;商店的售貨員急急忙忙地對待你;你在街上走,后面的人一推就走到你的前面。你買東西或到外面吃飯,沒有人跟你說笑寒暄。別以為美國人這樣匆忙是對你表示不友好。通常,大城市以外的生活步伐就慢多了,其實,別的國家也有這種現象。
住在紐約、芝加哥或洛杉磯等大城市的美國人,往往覺得人人做事都同樣在趕;他們預期別人也“推一下”,跟東京、香港、貝魯特或圣保羅的人沒有不同。不過,他們一發現你是異鄉人,多半會表示友善并盡力幫助你。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初到城市時,自己也是異鄉人,他們記得踏入一座新城市時,心理有多驚恐。如果你需要幫忙或想問什么問題,可以找一個面容和善的人,對他說:“我是外地來的,你能幫我一下嗎?”
此時,大多數人會停下來,微笑地給你指點途徑或答復你的問題。但你必須讓他們知道你需要人幫忙,否則他們多半會從你身旁走過,根本不會注意到你是外地人,也不知道你需要幫忙。你偶爾會遇到一個本身太忙或趕著辦事沒法幫你的人。遇到這種情形,你也不必氣餒,只要另找別人。大多數美國人都樂于幫助外來客。
美國人非常看重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他們一致推崇那種受大家喜歡、具有吸引力的人。因此他們總是希望能同別人無拘無束地接觸,并結識更多的朋友。美國人互相交往時,不喜歡服從于別人,也不喜歡別人過分客氣地恭維自己。美國人所擔心的是被別人視為不易親近的入而受到孤立,這對平民百姓來說,意味著寂寞;對政客們來說,則意味著競選的失敗。因此。美國人交朋友的特點是交情泛泛他們同大家的關系都十分融洽,希望給別人一個好印象,但是卻往往缺乏那種可以推心置腹的知交。有位美國人對此曾作過十分中肯的評價,他說:“美國人能夠與人一見如故,迅速博得對方好感。但是一周之后,他們會把你忘得干干凈凈。他們喜歡新東西。如同對待自己的舊車一樣,他們也廢棄自己的朋友。在結識人方面,沒有人比我們更迅速,但在建立一種真正的友誼方面,卻沒有人比我們感到更為困難。”
美國人性格的第二個特點是獨立進取。他們不喜歡依賴別人,也不喜歡別人依賴他們;美國人從小便養成獨立奮斗、不依賴父母的習慣。在街上,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十一二歲的男孩挨家挨戶送報紙,不論風雷雨雪從不貽誤。有些女孩很小便到鄰居家去幫助照看小孩。他們的父母都認為讓子女從小自強自立,對他們將來到社會上去生活大有禆益。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一生都以獨立進取作為為人的宗旨。他們求學時,靠自己的成績獲得獎學金,靠半工半讀掙取學費;成年后,他們紛紛離開父母,自立門戶;一旦結婚成家,他們更是獨往獨來,要靠自己的本事在美國社會的生死場中爭得一席之地;年青夫婦生兒育女,也完全靠自己撫育,不指望祖母或外祖母照顧孫兒孫女;當孩子們長大后,家庭就有所分工,一般說,做飯、洗衣、打掃房間是媽媽的事,修理用具、修剪草坪、擦洗汽車是爸爸的事,擺桌、洗碗是女孩子的事,收拾娛樂室及管理小動物等是男孩子的事。不過,在美國這種獨立精神往往成為老人的悲劇。一個老年人喪失了生活能力時,他那些自掃門前雪的兒孫們是很少來照看他的。美國有不少老年人便這樣在孤獨寂寞中郁郁死去,有的甚至死去多日還無人發現。
美國人性格的第三個特點是講求實際。他們不象法國人那樣喜歡漫無邊際的幻想,也不象英國人那樣講派頭、要面子。美國早期歷史造就了他們善于在逆境中不氣餒、看準目標、孜孜以求的性格。他們認為,死要面子意味著一事無成,耽于幻想則意味著一無所有。他們欽佩的是那種精明強于的人。他們喜歡一切都自己動手,大小事情都能自己解決。多數美國人都懂得怎樣使用機器、修理電氣設備、油漆家具和粉刷墻壁。他們認為,做這些生活中的粗活理所當然,絕對無損體面。相反,那些書呆子、假紳士,健談短行才會被人取笑。
美國人在金錢上也非常務實。付出勞動便要取得報酬,求助他人便當以惠相報,在美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他們在勞動與報酬方面計算得清清楚楚。搭乘別人的汽車要分擔汽油費;使用親友的電話要交電話費;朋友們一起去吃飯,通常是各付各的錢;甚至小孩子在家幫媽媽洗碗也要索取報酬;父母到兒女家小住還需交飯錢。
美國人性格的第四個特點是格外看重成功的價值。人們常說,美國人的性格是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形成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角逐的社會中,只有強者方能出頭,只有打敗所有的對手,才是成功者。在美國人眼里。重要的不是一個人的家庭背景,而是他本人的才華和能力。哪怕是個小孩子也要竭力在學校中出類拔萃,才可討得父母的歡心。他們似乎也明白,受父母之愛并不是天生的權利,而是經過自己努力所獲致的戰利品。
如果拿美國和英國作比較,就會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在英國,如果你詢問某人的身份時,得到的回答是一長串的祖宗姓名和頭銜。在那里,一個人的出身往往決定了他的命運。在美國,別人向你詳細介紹某人時,只會說:“這位是暢銷書的作者”,或“這位是某某學校的網球冠軍”之類,絕對不會大擺其家譜。這與美國的歷史有關。北美殖民地時期,不存在固定的地位和傳統等級,一個人只有靠成功才能出人頭地。美國總統林肯曾經十分幽默地說過:“我不知道我的祖父是何許人。我更為關心的是他的孫子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實在是美國人特點的真實寫照。美國人還有—個特點,便是好動不好靜。他們總是追求新奇的事物,不斷地改變環境,在冒險中尋求刺激。他們從來不滿足于穩定的生活和安寧的環境;喜歡運動、旅行。變換職業,和四處遷居,有的甚至喜歡拿生命去冒險。在美國,大學教授可以去當公司經理,銀行家也可能、夜之間改行當農場主。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在躋身政界以前就先后當過農民、雜貨店老板、軍官和律師。里根總統也曾從事過救生員、播音員和電影演員等多種工作。
你也許注意到美國人很好動。住在美國中部平原和中西部地區的人,往往只為同朋友吃頓晚飯,駕車到120公里甚至160公里外的鄰城。他們為了看一場戲或聽一次音樂會不惜跑到另一個城鎮。許多青年就讀的大學,距離自己的家和親友的住處都很遠;他們挑選遠的地方,只是想“看看本國的另一個地方”。美國人喜歡在自己的國家里旅行,也喜歡到世界各地旅行。他們總想知道附近山頭或鄰市以外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樣。
美國人遷居的現象更為常見。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4000萬人搬家,平均每五戶中就有一家三年遷居一次。這種頻繁的遷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不習慣于平淡無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尋找新的就業機會、獲得新成功的性格。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到處都可見到要搬家的美國入貼出臨時廣告,出售家中的大小物品。
有些美國人為了打破生活上的沉寂,甚至采取一鳴驚人的辦法,拿生命當兒戲:紐約聳入云霄的摩天大樓,有人敢于從外面攀援而上;奔騰呼嘯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也有人敢于躺在鐵筒中順流而下;浩渺無際的大西洋,更有人敢于乘著氣球飛越而過。美國人性格中的求新與冒險精神,確實是較之其他民族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