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xxxx俄罗斯一级-欧美一级www片免费观看-欧美一级www-欧美一级h-wwwaaa-www99

美國的文化沖擊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

2018/11/27    來源:http://www.ylhjt.com.cn    編輯:Administrator

美國文化價值觀主要是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影響中國青少年的。

1.利用文化產業的優勢進行文化滲透

20世紀90年代,美國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美國式力量,向世界各國輻射,對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進行著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單方面輸出,并施加影響。目前美國的文化產業居世界首位,成為最大的文化輸出國,繁雜的美國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時空限制,到達五大洲的每個角落。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國有線新聞網)、MTV流行音樂風行全球,好萊塢電影更是深得青年人的青睞。

面對美國消費文化,尤其是媒體(電影、電視節目、圖書、音像制品和網絡服務等)沖擊著中國文化市場(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這些文化沖擊變得更加明顯、更加強烈、更加趨于白熱化),中國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國化。目前中國在經濟、技術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距離,文化產業不夠發達,不能夠滿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標準的需求,使青少年對美國產生崇拜、向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價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這些青少年中深受歡迎。

此外,美國還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資源拿來,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其他文化加以改造,即進行“美國化”之后,據為己有,再重新推廣到世界各地,不僅為其帶來高額利潤,而且達到宣揚美國民族主義和文化至上觀念的目的。美國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動畫片《花木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花木蘭》是中國流傳下來的傳奇故事,講述一個女孩特別孝敬父母,代替年邁的父親從軍的英勇故事。其主題是中國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孝道。而在美國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動畫片《花木蘭》中,其主題已經變為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題居于次要地位。中國一些青少年可能會產生迷惑,主題到底是什么。也許10年、20年后,《花木蘭》的傳統主題會被“實現自我”的主題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傳統題材的文化遺產被西方國家開發利用和篡改,那么中國傳統文化可能會面臨喪失的危險。

2.利用網絡文化上的壟斷地位進行文化滲透

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的公開性、全球性使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能夠十分方便地突破國界和地域限制來推行文化霸權,滲透價值觀念,擴張文化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文化成為實現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強有力的“武器”。美國憑借網絡資源方面的優勢,在國際互聯網上到處推銷“網絡影視”、“網絡圖片”等思想文化,這些思想文化反映了美國的國家形象、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等,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網民”的政治傾向、道德品質、人生價值和文化素質,甚至民族的感受和價值判斷。

面對美國網絡文化的強大沖擊,中國青少年如果過多地接觸可能會產生親近感、信任感,甚至認同和依賴。這種文化侵入不僅會模糊青年一代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和民族身份的認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們成為崇拜美國文化的人。

美國網絡文化霸權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思想上,還突顯在網絡語言英語化上。如今在互聯網上,主導性的語言是英語,約占90%以上,漢語卻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國西方發達國家網點多,上網信息含量大,因而他們的網站成為上網者訪問最多的地方。英語成為一種通用的時尚化標準語言,不懂英語幾乎難以在網上交流,這激勵了中國青少年學習英語的熱情,卻使他們忽略了漢語的重要性,導致他們駕馭漢語的能力下降。最明顯地表現在漢字的書寫上,一是提筆忘字,錯別字增多;二是字跡潦草,美觀度降低,書法被嚴重忽視;三是對文言文、古代詩詞歌賦漸漸失去興趣,影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以致漢語面臨萎縮的危險。

3.在中國網羅大批青年人才,培植西方文化代言人

美國針對中國青少年的人才戰略:(1)在高校設立獎學金項目,使青少年對美國產生崇拜、感激之情,吸引他們畢業后自愿到美國定居或到美國在華的外企工作。如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在清華、北大和復旦等中國一流高校中設立獎學金,獎勵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自1995年起,美國GE(通用電器)公司一直為北大、清華、復旦和上海交大等四所高校提供獎學金和獎教金,迄今已有近千名師生獲得此獎。GE在中國西部地區設立的首個獎學金項目于2002年10月23日在四川大學啟動。美國MOTOROLA向中國高等教育的捐款也累計達到1100萬元。(2)利用教育優勢,放寬美國的留學政策,不斷從中國的高等院校乃至中學選拔比較優秀或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學生出國留學,并以高薪、優越條件等吸引其中的突出人才留在國外或成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代理人。2000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這些人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的有751人,大約占畢業生總數的20%,其中有587人同時選擇了美國,比例高達78%。2001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的有831人,占畢業生總數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國,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長9個百分點。這一年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畢業32人,直接出國留學的達28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畢業15人,出國人數達13人,比例接近90%。(3)培養在跨國公司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形成美國式的工作理念、生活習慣,成為美國價值標準的所謂的“白領文化”,并逐漸融入相當一批中國青年的生活中,形成一種時尚文化。

美國文化的影響在中國隨處可見

美國《康奈爾太陽日報》1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制造,中國銷售

從對《越獄》的談論到肯德基和比薩店,美國文化的影響在中國隨處可見。隨著中國人逐漸接受消費文化,美式購物商場也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

在這些大商場里,既有美歐店鋪,也有中國店鋪。同一件商品,這里的售價通常要比美國國內低,但比商場外貴。

在吸引眾多外國游客的秀水街,討價還價通常通過計算器完成,你不需要會說中文。小販們兜售商品的方法也與美國不同。他們大聲招呼,追逐顧客,并拉你的胳膊。

這種現象不會出現在大商場里。來大商場購物的外國游客很少,如果是外國游客也必須會說中文或帶著翻譯。這里看不到假冒品牌,售貨員也不會大聲招呼你或拉住你。

在南京金盛百貨商場,底層賣廉價商品,頂層賣昂貴商品。像中國的其他領域一樣,購物也在發生快速變革。

民調顯示多數中國人積極看待美國經濟文化影響

據國際民意調查公司“伊普索斯”(Ipsos)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多數中國城市居民積極看待美國經濟和文化的影響,而歐洲人和拉丁美洲人卻持相反的看法。

從1997年起,這家民意調查公司就對美國經濟和文化在世界的影響進行跟蹤調查。該公司的美國公共事務部主任托馬斯·里爾說,根據他們最新的跟蹤調查,中國城市居民積極地評價美國對他們本國經濟和文化的影響,但在世界其他地方,特別是在歐洲和拉丁美洲,人們對美國經濟和文化影響的看法近些年來急劇變壞。

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這家公司對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巴西、中國和墨西哥9國進行了調查。其結果是:

----68%的中國城市居民認為,美國對中國經濟有積極影響。

----英國公民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作出了冷淡反應,32%的人認為是積極的,22%的人認為是消極的。

----在其余7個國家中,絕大多數人對美國經濟影響作出了消極的回答。

----消極評價遠遠高于積極評價的國家是:西班牙49%比26%,德國49%比22%,加拿大44%比32%,意大利40%比33%。

而在1997年,除了墨西哥和法國外,在其余7個國家,對美國經濟影響持積極評價的人相等或略高于持消極評價的人。

----61%的中國城市居民對美國文化影響持積極的看法,而在法國,對美國文化影響持消極看法的人比持積極看法的人高出36個百分點。

----在意大利,認為美國文化有積極影響的人占36%,持消極看法的人占32%。

----在英國,對美國文化影響持積極看法的人占31%,持消極看法的人占26%。

----只有19%的加拿大人和16%的德國人認為,美國文化對他們本國文化有積極影響。37%的加拿大人和42%的德國人認為美國文化對他們本國文化有消極影響。

----在巴西,對美國文化影響持積極看法的人只有20%,而持消極看法的人是41%。

----在西班牙和墨西哥,絕大多數人對美國文化對他們本國文化的影響持消極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