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飛國際 >
-
業務體系 >
-
注冊香港公司 >
- 當前位置
為何提到“信托”大家都會想到香港,而非內地?
2019/08/02 來源:http://www.ylhjt.com.cn 編輯:Administrator
雖然提到“信托”一詞,大家并不陌生,在很多歐美國家以及香港,信托就是一種遺產規劃和財富傳承的工具。那為何提到信托,大家都會想到香港,而不是內地呢?內地信托和香港信托有什么區別呢?今天跟著鷹飛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兩地信托的發展史
《中國信托法》2001年4月頒布,同年10月1日正式起施行,距今為止只有18年歷史。香港則承襲英國信托法,不僅上百年的悠久歷史,而且擁有與信托相匹配的完善法律體系。香港信托行業,通過對英國信托業的傳承,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和成熟的商業模式,成為支持各個金融業子行業的強力伙伴。
二、兩地信托的功能
國內信托機制早期引入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以營業信托為主,民事信托和慈善信托為輔,營業信托本質是投資理財產品,民事信托本質是財產管理,但缺乏法規指引,在缺乏健全法律框架保護的環境下,容易引起紛爭,一旦出現問題就是費時、費力、費錢!
香港信托設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執行財富隔離與傳承。以明示私人信托為主,法定信托和慈善信托為輔,明示私人信托本質是設立人為私人利益根據明示聲明而設立,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資產被吞噬,同時也能為后代精心打理未來,完成家業傳承,達至基業長青的愿景。
三、兩地信托財產的隔離和安全性
因為國內與英美法系不同,所以信托資產不具有雙重所有權,如果要實行財富隔離,設立人在國內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成本以及建設更復雜的信托架構,才能完成這個目標,這也是為什么國內民事信托遲遲不能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
香港信托經過多年的成熟發展,已經擁有非常清晰完善的信托法律條款,可以明確保障信托資產的安全,同時嚴格分離財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信托公司收取的資產必須分開保存及分開記帳,確保無論在任何時間,均不會成為公司總資產的一部分或與公司的總資產混合,且資產名義法定所有權歸受托人,資產受益所有權歸受益人所有。不僅可有效地控制受益人的揮霍行為的同時,也能不讓財富遭到債主、惡意索償人以及離婚的影響。
四、兩地信托隱私保護
香港信托除了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護,契約內容、條款及財產都是嚴格保密的,香港信托公司更視客戶隱私為生命,絕不對外公開。國內要求為信托進行登記并將所有信托財產公示,信托的隱私蕩然無存,因此不能完全起到隱私保護的作用。中國古人講究“財不露白”,現今富人也很看重私人財產及個人資料的隱蔽,唯有離岸信托可以完全達成這項要求。

五、目前信托的概況
目前在國內,不少高凈值人士與信托尚有點疏離感,但縱觀世界其他地區,富豪都在用信托來保全財產。在香港地區和西方國家,我們耳熟能詳的富豪李嘉誠、邵逸夫、洛克菲勒、梅鐸等都成立了家族信托基金。中國內地的一部分富豪近年也開始紛紛在香港或者境外設立家族信托,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及妻子張欣、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及丈夫蔡奎、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等。透過設立離岸信托,可以有效防止資產被吞噬,同時也能為后代精心打理未來,完成家業傳承的愿景。